现代儿童书法教育策略

一、关于现代儿童书”。由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现象。即学生学得越来越没趣,教师教得越来越费力,而家长经常是恨铁不成钢,要求过高,使得孩子们长期在一片谩骂声中艰苦地学习书。即儿童书(不同程度的学习成功)欢快,以进步综合素质。 

  二、关于现代儿童书教育实验的探索,对儿童书法教育先后采取了一些策略。 

  (一)建立科学公道的教学体系。 

  书法及其教育,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近百年以来,已形成了严谨的适用系统教学体系。但对于现代儿童书法教育而言,这些传统的书法教学体系显然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建立一套公道适用的儿童书法教学体系极为重要,迫在眉捷。 

  1、公道选择进门书体。 

  
以往的传统学书总是“言必痴蛊楷”。即凡学书法者,必须首先从唐代的柳体、颜体或欧体进门,否则,可谓“大逆不道”。诚然,这是沿袭了一千多年的传统正道。历代名家名人的学书经历,无不基于此并创体开派,泽被后人。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这些名家名人都是处在手执羊毫悠闲地书写的古代,根深蒂固的传统意识和方法,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另外,从书法史来看,唐代的楷书无论从笔画与结构,还是用笔的技法,是公认已达到顶峰的最成熟、最理性、难度最大的一种书体。那么,作为知识量大,学习面广,空余时间相对少的现代社会的儿童,进门学书也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地学习最理性、最成熟、难度大的楷书是否科学公道呢?这也如同让儿童(主要指4—7岁)一开始就学习理性强、难度大、技法复杂的素描一样,实在太难为孩子们了。笔者以为,篆书或隶书,乃至魏碑,无论从书体源流,还是从笔画、结构以及用笔技法来看,均比唐楷的难度要小,而易于把握。实在,历代名家也有从篆隶进门的主张。如清代书坛大师吴昌硕的王个簃先生,在其回忆录中就谈到,吴昌硕曾主张学书宜从篆隶进。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浅进深的教学原则,因此,我在书法教学中,根据一些儿童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大胆尝试以篆书、隶书或魏碑作为进门书体。学生不但易于把握,还很感爱好。教学效果好,令人满足。部分学生从篆隶进门后,经过几年的学习,不仅有一定的基本功,而且还能顺利地转进楷书或行书的学习,书写水平根本不亚于从楷书进门的学生。从附图中丁一天、吴智琪、谭钦文、罗人博等学生的不同书体的作品看可见一斑。 

  2、确定适用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得以展开的依据和准则www.liebofs.com,教学内容的数目直接影响儿童学书的爱好和把握程度。因此,我在笔画、部首和词句等教学过程中,尽量选择适合不同年龄特点、易学易记、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字词句。这样,学生既把握了基本笔画、偏旁部首,又学会了一些字词句,同时还受到了教育。正所谓教书育人。如“少年学书大有可为”、“惟楚有材”、“有志不在年高”、“长年可乐莫如书”、“陶冶性情”、“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等。另外,我还有意教一些生活中运用性强的书写内容,如生日、结婚、庆典、标语等词句、联语,使儿童经常有机会在亲朋戚友中展示表现,不断增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激发儿童学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www.qianfang-hui.com。体验学书乐趣,感受成功欢快。例如***宇同学,他学书不到一年半,第一学期后段学书的上进不明显。有一次,在他爷爷60大寿之前,我特地教他练一个榜书“寿”字,后来自写了寿字送给爷爷并受到赞扬后,其学书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书写水平也大大进步。 

  3、调整传统的学书过程。 

  
一般传统的书法学书过程为基本笔画、复合笔画、偏旁部首、独体字、合体字、结构方法(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包围、半包围等结构)、篇章(章法)等。这种学书的教学过程的不足之处,对于现代儿童书法教育而言表现为太专业、太复杂。若按此顺序教学,所需时间太长,恐怕初中毕业还学不完。另外,根据儿童留意、情绪等心理特点,儿童对这种漫长的学习内容很轻易感到倦怠,很难自控学书爱好的持久性,因而不利于儿童的学习和把握。故笔者将学书过程的教学顺序调整为基本笔画(约12个)、基本部首(约14个)、词句习作(集字练习)、诗文习作(章法练习)四大部分,复杂笔画和结构练习溶于上述四个学习过程之中。这样,既分解了教学难度,又节约了教学时间,更有利了儿童的学习把握。现代教育原理指出,从儿童学习发展的过程来看,儿童阶段的大量的学习内容、难度与教学效率不成正相关。因此,改革传统学书过程的教学顺序,有利于儿童学书效果的进步。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中,通过本人所教儿童与其他学书的儿童相比较,有明显差异性。 

  (二)实施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儿童的心理身理特征,现代儿童书法教学同样也适用于普通教学原理。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有赖于教学方法的优质化。由于它直接影响教学效率。优质者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笔者以为,在儿童书法教学过程中采取“确定一定的练习数目”、“使用恰当的评价方法”、“适当参与竞赛活动”、“注重家教方法的交流”等教学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确定一定的练习数目 

  
一般情况下,所有家长及部分教师在儿童学习书法的练习中,总以为字写得越多越好,所谓“字无百日功”。因而经常看到一些这样的情况,即当学生上课快结束时,家长总是要求其孩子一张接一张的反复练习,而学生此时迫于高压状态,极不耐烦地愁眉苦脸的委曲练习。不问可知,带着这种抵触情绪的练习效果只会是事倍功半。那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除练习态度、知识经验、练习方式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儿童在过多过长的时间内进行练习,很轻易出现技能学习中练习曲线的“高原现象”,即出现一个较长时间停止进步的时期。违反了技能学习的一般规律。显然这种片面求多的练习www.dainisineiyi.com,只会降低学习爱好,产生疲惫。因此,在学书练习中,制定明确的练习数目,有助于儿童在一定的时间内把握习得。从笔者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看,儿童最厌烦随意增加练习量的方法。由于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初始制定的明确适量的练习数目已成即定目标,当家长们随意增加练习量时,其心理便产生抵触情绪,因而直接影响学习质量,事倍功半。故我在教学中,总是尽量少定练习数目,但要求精益求精。同时还劝告家长不要随便增加练习数目。由于实施了这一策略,笔者发现在本班学书的学生既愉快,又愿意学,效果又好。 

  2、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 

  
如前所述,大部分教师与家长们在看待孩子们的书法作品时,总是以传统陈旧的观念和化的要求来评价,并判定其优劣。他的极为吝啬那稍加赞赏的语言,往往只看到一些不足之处,长期将自己孩子的作品总与那些年龄大而又写得好的同学比较,唯独不与同时学书、年龄相同的同学相比,丝毫也看不到一点点进步,使得这些孩子总是抬不起头,在一片谩骂声中长大,因而长期受到压抑,看不到一点希看的曙光,进而形成一种消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故使其对学书缺乏爱好,失往信心,直接影响其学书的效率。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评价不仅仅是判定好坏,甄别优劣,更重要的是从发展的眼光来鼓励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优点,不断进步爱好,增强信心。教学应重在过程与方法的学习,重在参与体验感受。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留意激励性评价方式,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一个笑脸,一个姿态,随时抚摩孩子的头部和肩膀等各种不同的鼓励式的表现方式。在我教的班级中,学生不仅喜欢笔者这样的老师,甚至在课余课中很乐于与本人交流。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比较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评互评等方式,有利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鉴赏能力的进步。 

  3、适当参与竞赛活动 

  
现在由于儿童书法教育的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各类少儿字画大赛亦层出不穷。尽管这些大赛中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但究竟不失为一种评价衡量展示学生书写水平的一种方式。另外学生假如只是无表现性地进行书法练习的话,那是很难维持学习爱好的,而这一时期儿童的自控能力又较差,故适当参加一些竞赛活动,既能有效地巩固知识和技能,又能增加一些表现机会,更重要的是还能增强她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学到一年的书法时,就让她们适当参加一些竞赛活动,鼓励其参与,大胆表现。增强学生学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4、注重家教方法的交流 

  
众所周知,儿童学书法大多是课外业余时间,一般均由家长接送,故教师与家长接触的机会较多。因此充分利用这种机会尽量与家长交流一些教学方法及儿童心理常识是极为有益的。再者,学生上课练习的时间仅仅两课时,而大部分练习时间则是于家中在家长的督促辅导下完成练习。因此,让家长不仅了解练习内容,把握笔画结构规律及运笔要令,并且使其知道一些教学方法、儿童心理,从教学效果看,是极为重要的。但由于大部分家长都是化的传统陈旧的书法观念。所以,在家中督促和辅导很轻易起到负面作用。故我经常利用课前、课后和课余,有意与他们广泛接触交流。首先总是鼓励其孩子的书写习作,让家长们充分相信自己孩子的水平。其次告知一些书法原理和书写方法,便于在家中正确指导。再次传授一些教育心理学常识,使之全面的积极的看待自己的孩子。实践证实,这种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教学效率的进步,有利于全面教育学生。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现代儿童书法教育的策略是否科学公道,不仅关系到儿童的书法水平的进步,而且还关系到儿童健康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书法教育工作者,应该也必须慎重对待、全面熟悉。

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莫砺锋《诗歌唐朝》:唐诗气象

[转载]《诗歌唐朝》听讲笔记6

中国古代散文概述

中国少儿书画网——2019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征稿进行中,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NC-SA协议进行授权,转载请注明本文固定链接
喜欢 ()o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