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种类。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和诗、书、画等多种艺术的结合,作者多属具有较深厚、较全面的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中国画在古代无确定名称,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又称西洋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中国画按其使用材料和表现方法,又可细分为水墨画、重彩、浅绛、工笔、写意、白描等;按其题材又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中国画的画幅形式较为多样,横向展开的有长卷(又称手卷)、横披,纵向展开的有条幅、中堂,盈尺大小的有册页、斗方,画在扇面上面的有折扇、团扇等。中国画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油画最早起源于欧洲,大约15世纪时由荷兰人发明的,用亚麻子油调和颜料,在经过处理的布或板上作画,因为油画颜料干后不变色,多种颜色调和不会变得肮脏,画家可以画出丰富、逼真的色彩。油画颜料不透明,覆盖力强,所以绘画时可以由深到浅,逐层覆盖,使绘画产生立体感。油画适合创作大型、史诗般的巨作。成为西方绘画史中的主体绘画方式,现在存世的西方绘画作品主要是油画作品。绝大部分壁画作品也是用油画颜料和创作方式制作的。19世纪后期,由于科技发展,许多新材料应用于油画领域,如丙烯颜料,油漆等。
油画是以易于油剂(亚麻仁油、罂粟油、核桃油等)调和颜料,在亚麻布,纸板或木板上进行制作的一个画种。作画时使用的稀释剂为押发性的松节油和干性的亚麻仁油等。画面所附着的颜料有较强的硬度,当画面干燥后,能长期保持光泽。油画是西洋画的主要画种。
齐白石画的艺术特征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他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他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他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他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摹它们的精神。他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
其作品是一种至“简”至“朴”、至“拙”至“厚”的,尤其是他的山水画,构图出奇出新,无常法而又合法,貌似平淡的笔调,大气磅礴、纯净明丽。在似与不似之间,把山水灵性的本质,或轻或重、或明或暗地表现出来,大开大合中又见细腻、朴素的善良与乐观的坚强。在白石老人的山水画中,每一笔似乎都含着家乡的泥土气息,每一根线条似乎都凝结着大自然的露珠,清新而华滋、深厚而通俗。
(在北京与邱才桢、刘新华一起聊天,就说起了油画和国画的差别,其实很多感受大家都是相同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解释。这样的谈话我觉得是一种有益的谈话,更是一种有效的谈话,不论对错,给自己一个答案,就好。整理一下,贴上。)
这种差别是显然的。你看油画它就是油画,国画它就是国画,你可以用油画的笔法画国画,也可以用国画的笔法去画油画,但出来味就不一样。有很多种解释,可在我看来,这就是基因的不同,所以就结出了不同的花和果。
打一个不算形象的比喻,国画是女人,油画是男人,就是这样。你可以欣赏一个女人飒爽英姿,不让须眉,但你不会欣赏一个女人没有女人味。同理,你可以不在意于一个男人貌若天仙,却绝对拒绝人妖的美丽。
往哲学观上说,中国画是来自于农业社会的基因,所以它的理想就是开阔、辽远,与自然融洽地相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是公众价值所要遵守的道德。在这样的如来神掌下,即使你有七十二般变化,依然是无法脱离这个主体精神的脉胳的。而油画作为工业时代的基因,自然与个性的解放和科学精神相处甚欢。它是个体的狂欢,是集体观念的背叛,它抒发的是个体价值。这就是为什么风景在油画中没有得到更大的空间而在中国山水中却有了无尽的领域;这就是为什么现实的生活在国画中较难表现而在油画中却得心应手。不是不能画,而是精神相去甚远。
换一句话说,国画是公共理想的遵从,它注重个人修养,“萧疏散淡,不激不厉”,这精神在今天的工业社会能成为主流吗?而油画是个性的张扬,现实的折射。“我秀故我在”。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中西文化融汇,其实就如男人女人一样,可以彼此欣赏,彼此吸引,却不可能融而为一。再具体一点说,以国画而言,它是理想的桃花源,是海纳百川的母性,是优美、散淡、雅致、丰韵,是偏于阴性的,如水一般的物质。而油画,是个体的囚禁地,是披荆斩棘的父性,是面对现实的,是暴力、权势、欲望、无度、狂热,是偏于阳性的,如山。
所以我认为今天的艺术创新虽然自由,其实是有度的,它不能超越艺术的“伦理观”,不能让不男不女、不中不西的东西污了我们的眼。骑墙主义是中国现代艺术最大的魔障。